实验教学
食品原料学(食品大类)实验内容
实验项目(一):原粮认知及杂质、不完善粒检验
实验目的:认识主要原粮结构特点、品种区别,掌握粮油原料中杂质和不完善粒的检测方法。
实验内容:(1)原粮认知(小麦、稻谷、玉米、燕麦、大豆等),
(2)杂质、不完善粒检验。
详见:《食品原料学实验指导》自编实验一的内容。
主要材料及仪器:小麦、稻谷、玉米、燕麦、大豆等原粮2-3种,电动筛选器(配套谷物选筛),钟鼎式分样器,放大镜,镊子,刀片,分析盘,天平等
教学方式:先讲授原理和演示,学生然后实践操作
预习要求:弄清实验原理和必需的仪器、试剂,写出预习报告。
实验项目(二):粮油千粒重、容重、比重的测定
实验目的:测定千粒重的意义在于衡量粮油作物品种不同,来源不同(如生产地区和季节不同等)的籽粒大小与饱满度。粮食容重在生产上应用相当广泛,许多粮食的容重是其划分标准的重要品质指标之一。粮食比重不仅是一个衡量品质的指标,在某种情况下,可作为籽粒成熟度的间接指标。因此,本实验目的就是掌握粮油原料中千粒重、容重及比重的测定方法,了解这些指标与粮食品质的关系。
实验内容:(1)测定粮油原料的千粒重、容重及比重;
(2)了解主要粮油原料的国标。详见:《食品原料学实验指导》自编实验二的内容。
主要材料及仪器:小麦、玉米,容重器,钟鼎式分样器,电动筛选器(配套谷物选筛)量筒,镊子,分析盘,天平等
教学方式:先讲授原理和演示,学生然后实践操作
预习要求:弄清实验原理和必需的仪器、试剂,写出预习报告。
实验项目(三):粮食新鲜度的检验
实验目的:了解粮食新鲜度的指示指标,掌握粮食新鲜度的常见检测方法及原理。。
实验内容:(1)粮食新鲜度的感官检验;(2)过氧化氢酶的测定——愈创木酚反应法;(3)粮食酸度检验——酸碱指示剂法。详见:《食品原料学实验指导》自编实验五的内容。
主要材料及仪器:不同新鲜度的大米样品2-3种,试管、量筒、烧杯、锥形瓶、天平等
教学方式:先讲授原理和演示,学生然后实践操作
预习要求:弄清实验原理和必需的仪器、试剂,写出预习报告。
实验项目(四):油脂新鲜度的检验
实验目的:了解油脂新鲜度的指示指标,掌握油脂新鲜度的常见检测方法及原理。
实验内容:(1)颜色反应——缩醛检验法,油脂酸败后产生醛类,如环氧丙醛,它在酸败的油脂中不呈游离状态,而成为缩醛,但在盐酸的作用下被逐渐地释出,遇间苯三酚时出现桃红色(环氧丙醛与间苯三酚的凝集物);(2)过氧化值测定——碘量法;(3)酸价测定。详见:《食品原料学实验指导》自编实验六的内容。
主要材料及仪器:不同新鲜度的油脂样品2-3种,试管、量筒、烧杯、锥形瓶、碘量瓶、滴定管、滤纸、天平等
教学方式:先讲授原理和演示,学生然后实践操作
预习要求:弄清实验原理和必需的仪器、试剂,写出预习报告。
实验项目(五):果实一般理化性状检测
实验目的:了解果实的一般理化性状指标(主要品质指标):单果重、果形(纵横径)、果实颜色、果实硬度、固酸比等指标,掌握果实主要理化性状指标的测定方法,了解这些指标与果蔬等级及加工的关系。
实验内容:测定单果重、果形(纵横径)、果实颜色、果实硬度、固酸比等指标。详见:《食品原料学实验指导》自编实验三的内容。
主要材料及仪器:应季水果如苹果、猕猴桃、柑桔等2-3种,游标卡尺;排水筒(或者:烧杯(1000mL);水盆(小盆,能放入1000mL烧杯);量筒(20mL,50mL,100mL);果实硬度计;水果刀;250ml烧杯(6个);分析天平;手持糖量计(手持折光仪);水浴锅;研钵;烧杯;容量瓶;碱式滴定管等
教学方式:先讲授原理和演示,学生然后实践操作
预习要求:弄清实验原理和必需的仪器、试剂,写出预习报告。
实验项目(六):果蔬组织结构观察及认知
实验目的:了解常见果蔬原料的形态特征和内部构造,掌握其可食部分的组织特征。
实验内容:果实构造的观察,将各类果实纵剖和横剖,观察果实纵剖和横剖面各部的构造;绘制所观察的果实的纵剖面和横剖面图,并注明各部分名称,那些部分是可食部分。详见:《食品原料学实验指导》自编实验四的内容。
主要材料及仪器:果实原料 仁果类果实(苹果、梨、山楂、批杷);核果类果实(桃、杏、核桃、枣);浆果类果实(猕猴桃、葡萄、柿子);坚果类果实(核桃、板栗、榛子);柑桔类果实(柑、桔、橙、柚)。蔬菜原料 直根类蔬菜(萝卜、胡萝卜);球茎类蔬菜(荸荠、慈菇);块茎类蔬菜(马铃薯);鳞茎类蔬菜(大蒜);根状茎类蔬菜(姜)。水果刀、切菜板、放大镜、铅笔
教学方式:先讲授原理和演示,学生然后实践操作
预习要求:弄清实验原理和必需的仪器、试剂,写出预习报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