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验教学
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实验
实验名称、目的要求和内容等
1 实验名称:上皮、结缔组织观察
实验属性:基础性
计划时学:3学时
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:了解和部分掌握被覆上皮和固有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分布,要求将结构与机能紧密联系起来。了解软骨、骨组织切片和磨片结构。要求能区分三种软骨,
实验内容:观察单层扁平上皮、单层立方上皮、单层柱状上皮、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、复层扁平上皮、变移上皮、疏松结缔组织、致密结缔组织、网状组织,脂肪组织等切片。注意细胞间质中的纤维成分。绘制小肠上皮结构图。
2 实验名称:石蜡切片法
实验属性:综合性
计划时数:6学时
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:掌握石蜡切片的制片技术和基本原理。要求用HE染色方法染色,获得清晰的组织切片。
实验内容:包括取材、固定、冲洗、脱水、透明、浸蜡、包埋、切片、贴片、烤片、脱蜡、复水、染色、脱水、透明和封固等。
3 实验名称:血涂片制作和肌组织与神经组织观察
实验属性:基础性
计划时数:3学时
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:掌握人血涂片的染色技术,观察比较平滑肌,心肌和骨骼肌纤维纵切和横切面的结构特点,掌握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形态结构,了解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的光镜下差异。特别注意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的形态和分布。
实验内容:观察平骨肌,骨骼肌和心肌切片,比较心肌与骨骼肌的结构特点;观察脊髓横断切片,大、小脑皮层中的多极神经元切片,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、运动终板、环层小体、触觉小体和神经胶质细胞类型等切片。绘制血细胞结构图。绘制神经元形态结构图。
4 实验名称:骨、关节、骨骼肌的形态观察 (运动系统)
实验属性:基础性
计划时数:3学时
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:了解人类骨骼的形态结构特点,并与四足动物进行比较。了解全身浅层骨骼肌的分布、形态、起止点及其功能,联系人类直立、语言和劳动等因素来分析肌肉的机能,并说明它们在进化中的意义。
实验内容:观察各部椎骨特征、胸廓、颅骨和四肢骨特征以及肩、肘、髋、膝关节的特征。分析其运动过程中各个结构的机能。观察头颈肌、躯干肌、上肢肌和下肢肌,以浅层肌为主,观察其起止点,分析其运动机能。
5 实验名称: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的观察
实验属性:基础性
计划时数:3学时
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:了解心内各腔室的基本结构,掌握出入心的大血管及其出入的特殊构造;比较动、静脉的分布规律和光镜下的结构特点;了解淋巴导管的收集范围和脾、胸腺的基本结构。了解消化管各段的大体解剖构造和消化腺的位置和形态,掌握消化管壁的分层和各段主要结构特征,紧密联系消化吸收机能分析其结构与机能的适应性。
实验内容:观察心的位置、形态和各腔室构造、观察全身主要动、静脉血管的分支和属支。光镜下观察中动脉、大动脉和中静脉等血管的管壁结构特点。观察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,脾、胸腺的形态位置。观察了解牙、舌、咽、食管、胃、小肠、大肠、肝、胰和唾液腺的形态位置,理解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。光镜下观察味蕾、浆液腺泡、粘液腺泡和混合腺泡的特点,比较食管、胃、小肠及结肠的粘膜层特征,理解并区分胰腺腺泡、胰岛、肝、小叶、门管区等结构。掌握肝的血液循环特点。
6 实验名称:呼吸、泌尿、生殖系统观察
实验属性:基础性
计划时数:3学时
实验教学目标与要求:了解呼吸道的结构特点,掌握肺显微结构与换气相适应的特征,理解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。观察肾、输尿管、膀胱的结构,理解泌尿小管在滤过和重吸收过程中的机能。了解生殖系统各器官的大体解剖结构,掌握精子和卵泡的发育过程。
实验内容:观察鼻旁窦、喉、气管、支气管、肺、肾、输尿管、膀胱的大体解剖结构。光镜下观察气管、支气管、肺、肾的细微结构,分辩肺内各级支气管、肾小体、各段肾小管、集合管和致密班等。观察男、女生殖系的各器官形态结构。光镜下观察生精细胞的发育过程和卵泡不同发育时期的特征。
7 实验名称: 冰冻切片制作与多糖组织化学
实验属性:综合创新
计划时数:3学时
实验教学目标与要求:掌握冰冻切片的制片技术和基本原理。了解现代组织化学染色的基本原理,设计对肝糖原和脂类染色实验,检验疾病或饥饿等对肝脏内糖原和脂类的影响。要求用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染色。
实验内容:包括取材,固定,冰冻,切片,组织化学染色,脱水,透明,封固。在显微摄影系统下拍照,定量分析,得出实验结果,讨论,完成实验论文。
8 实验名称: AR的免疫组织化学设计实验
实验属性:创新性
计划时数:6学时
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:了解现代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基本原理,设计对精巢中睾酮,睾酮受体实验,检验繁殖期和非繁殖期细胞定位和染色强度的变化。
实验内容:取材,固定,冰冻,切片,组织化学染色,脱水,透明,封固。在显微摄影系统下拍照,图像定量分析,得出实验结果,讨论,完成实验论文。
9 实验名称:内分泌系统与感觉器、脊髓、脑干观察
实验属性:基础性
计划时数:3学时
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:掌握甲状腺、肾上腺及垂体的显微结构特征。了解视觉器和前庭蜗器的大体解剖结构,掌握视网膜、内耳的显微结构。了解脊髓的外形及内部结构。了解脑干的外形,掌握脑干内灰质、白质和网状结构
实验内容:观察甲状腺滤泡细胞和滤泡旁细胞;肾上腺皮质中的球状带,束状带和网状带,髓质中的嗜铬细胞;垂体远侧部、中间部和神经部的细胞类型。观察眼球及耳的模型和标本。镜下观察视网膜内三层神经细胞的分布,视神经乳头、黄斑、球囊斑、椭圆、壶腹及蜗管基底膜上的各类细胞分布及形态。分析睫状肌调节晶状体屈度的原理,声波转换成听觉冲动的过程。掌握脊髓内的神经核和白质中的上、下纤维束。观察脑干模型,包括腹侧面、背侧面、脑神经核、传导中继核、上、下行纤维束等。根据脑干的横断面,构思立体结构。
10 实验名称:间脑、小脑、端脑与神经传导路
实验属性:基础性
计划时数:3学时
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:掌握间脑、小脑与端脑的外形与结构,了解其各部的功能。了解脑神经,脊神经的分布,分析自主神经的特点。将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神经系统中各部分结构联系起来,建立完整的神经系统通路概念。
实验内容:观察间脑丘中脑,下丘脑,后脑和上丘脑的位置,区分丘脑,下丘脑内核团;观察小脑的外形及分叶,光镜下观察小脑皮质的三层构造。区分大脑半球内的主要沟回、分叶和机能定位,观察侧脑室、基底核和内囊构造以及大脑皮质的显微结构。观察脊神经的组成,颈、臂、腰和骶丛的形成及分支分布,观察脑神经中的三叉神经、面神经、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出脑出颅部位。区分交惑神经与副交感神经。上行传导路包括躯干四肢的浅感觉传导路、头面部的浅感觉传导路、躯干四肢的本体感觉传导路、视觉传导路和听觉传导路,下行传导路包括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