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验教学
讲授对象:地理科学专业(本科)
讲授时间: 12学时实验课
教学目的:
地貌是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。课堂上讲授地貌知识,一般是各种地貌类型的典型特征。地貌形成和发展最一般、最普遍的原理,是高度概括归纳、模式化的结果,具有高度的抽象、理论性。实际上,地貌的类型众多、形态各异、成因复杂、规模大小悬殊,往往与课本上介绍的有很大差别,学生不易识别。通过实验有利于把抽象的理论与真实的地貌形态和过程结合起来,巩固和理解课堂上所学的知识,北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实际观察技能。
大纲内容:
实验一、坡地地貌(2学时)
实验内容:
1、 掌握从平面图和剖面图上分析滑坡形态特征的方法;
2、 辨认滑坡地貌各种次级类型;
3、 熟悉滑坡形态计量的主要内容;
4、 判断滑坡形成的主要因素和成因
实验二、流水地貌(2学时)
实验内容:
选择6种不同的流水地貌类型进行观测和描述,包括立体像片中各种地貌单元的色调、形态测量特征、形态组合特征、所处的部位或者发育阶段,对各种流水地貌要仔细观察,注意其细节。根据立体观察的结果,结合视差杆的使用,推断切割深度。
实验三、岩溶地貌(2学时)
实验内容:
选择6种不同的岩溶地貌类型进行观测和描述,包括立体相片中各种地貌单元的色调、形态测量特征、形态组合特征、所处的发育阶段。要求描述各种地貌类型的平面形态,并根据立体观察的结果,结合视差杆的使用,推断地貌的高度和坡度。
实验四、冰川地貌(2学时)
实验内容:
选择3种不同的岩溶地貌类型进行观测和描述,包括立体相片中各种地貌单元的色调、形态测量特征、形态组合特征。要求描述各种冰川地貌类型的平面形态,并根据立体观察的结果,结合视差杆的使用,推断冰斗的高度和坡度。
实验五、风成和黄土地貌(2学时)
实验内容:
选择3种风成地貌和3种黄土地貌(黄土塬、黄土梁、黄土峁)分别进行观测和描述,包括立体相片中各种地貌单元的色调、形态测量特征、形态组合特征。对风成地貌中沙丘,要对两侧的坡度进行比较,对于新月形沙丘和抛物线型沙丘要判断出风向。
实验六、河口与海岸地貌(2学时)
实验内容:
选择2种风成地貌和3种黄土地貌(黄土塬、黄土梁、黄土峁)分别进行观测和描述,包括立体相片中各种地貌单元的色调、形态测量特征、形态组合特征。